刘勰是《文心雕龙》的作者,也是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大臣,他曾担任过县令、步兵校尉、通事舍人等职务。
他虽然为官多年,但是他最出名的是文学作品。后世都说他是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作为一名官员为什么成为了文学家呢?其原因有两点。
1、热爱学习
刘勰热爱学习,因此他的文学成就很突出。
刘勰小时候就成为了孤儿,因此他的生活就很穷困。为了改变穷困的环境,刘勰刻苦学习,发奋图强。
由于穷,他只能和僧人住在一起。经过十年,他便精通了经文。他平日里整理经文、抄录经文,还为经文写序。
至今,定林寺所藏的经文都是他编写的。
他多年的文学功底,为《文心雕龙》的问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这部作品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展开全文
2、政绩不突出
刘勰的政绩不突出,因此当人们提到刘勰时,都会想起他的文学作品,而忽略他的为官经历。
刘勰在担任东宫通事舍人时,只是提出:在祭天地时,用蔬果来代替牲畜作为祭品这一建议。
刘勰为官清廉,但是并没有突出的建树,对朝廷和社会并没有很大的贡献,所以他的文学贡献大于他的政绩。
刘勰的经历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而天赋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要走相同的路,这样才能促进各行各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梁书·列传五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