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强也就是脉搏的强弱程度,是重要的一项指标。从医学角度,很难用具体数值去精准界定脉强的正常范围,更多是通过医生触诊时的感觉以及与身体整体状态的综合判断。通常健康成年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应是清晰可感、跳动有力且节奏平稳的。
脉搏是左心室收缩时,动脉内的血流波动在血管壁上的体现。每次心脏收缩,将血液泵入主动脉,动脉管壁因弹性扩张接受血液,这种血液波动就形成了脉搏。一般而言,正常且有力的脉搏,搏动应是均匀、规则的,其强弱程度适中,既不会过于微弱难以察觉,也不会强到异常明显。不过脉强并非一成不变,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是重要因素,婴幼儿和儿童的脉搏相对较快且力量较弱,随着身体发育成长,脉搏会逐渐变得更有力。到了老年阶段,由于血管弹性下降,脉搏可能会减弱,跳动的力度不像青壮年时期那么强。运动和情绪也会显著改变脉强,当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打篮球后,心脏为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需求,会加快跳动速度且加大收缩力度,此时脉搏会变得强劲有力,跳动幅度明显增强。情绪激动,像生气、兴奋时,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促使心脏泵血功能增强,也会使脉强增加。而在安静休息、睡眠状态下,脉搏跳动则会相对平稳、力量适中。另外身体的健康状况对脉强影响巨大,当人患有某些疾病时,脉强会出现异常。比如发热时,身体代谢加快,心脏需要更努力工作,脉搏会变得又快又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新陈代谢加速,心脏负担加重,脉搏往往强劲有力且跳动频繁。相反心力衰竭、休克等情况,心脏泵血功能严重受损,脉搏会变得微弱,难以触及到明显的跳动力量。主动脉瓣狭窄时,心脏向主动脉射血受阻,脉搏也会减弱。
脉强异常的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症状:一旦察觉脉强异常,务必留意是否伴有其他不适症状。若脉搏微弱且同时出现头晕、眼前发黑、冷汗淋漓,可能是身体重要器官供血不足的表现;要是脉搏强劲有力并伴有头痛、心慌、呼吸困难,可能与心血管或内分泌系统的问题相关。详细记录这些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长以及加重或缓解的因素,为后续就医诊断提供关键信息。
2、管理基础疾病:若本身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可能影响脉强的基础疾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甲状腺激素水平等指标,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停药。控制好基础疾病,能有效减少脉强异常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