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疫情防控期间,人们在出行时纷纷戴上了口罩,与此同时,废弃口罩如何处理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废弃口罩处理如果不及时、不规范,将带来哪些危害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处理废弃口罩?
使用过的口罩可能携带大量微生物,如病毒、口腔细菌等。这些微生物不仅可能源于外界,通过吸气吸附在口罩的外表面,也有可能因为使用者本身携带细菌、病毒,通过呼气吸附在口罩的内表面。因此,使用过的口罩若处理不当,会潜藏一定的感染风险。
网上也曾流传过“废弃口罩剪碎后扔掉”“用过的口罩,个人可进行焚烧处理”等不靠谱的说法。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处理使用过的口罩呢?专家介绍,关于废弃口罩的处理,医务人员及其他高危人群和普通健康的人群应分别遵循不同的处理流程。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
在医院及其他医疗卫生服务场所,对于医务工作者、患者及患者家属使用过的口罩应严格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的标准进行处理。将口罩丢弃至专门设置的废弃口罩收纳容器,丢弃口罩后应及时使用75%酒精进行手部的简单消毒,并按照 WHO 推荐的洗手法彻底消毒。
二
对于高危场所密切接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后的废弃口罩,无专业医疗废弃物处理机构回收处理时,丢弃前应使用含有有效氯1000~2000 mg/L的消毒液进行浸泡20~30min消毒,随后丢至有害垃圾桶中,等待集中回收处理。丢弃口罩后应及时使用75%酒精进行手部的简单消毒,并按照 WHO 推荐的洗手法彻底消毒。
三
普通健康人群使用过的口罩,可将其投入社区及其他公共场所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内,鼓励大家对废弃口罩进行简易的消毒(如喷洒75%酒精、消毒液等),并在丢弃口罩后及时进行手部消毒与清洁。
>> END <<
关于协助做好边境管控
重点人员筛查的通告
为严厉打击非法偷越国(边)境行为,严密防范人员潜入潜出,加强营运车辆驾驶员,宾馆、旅店、洗浴等容留性住宿场所业主监管,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守边护边,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通告如下:
一、边境重点筛查人员特征
1、外地口音或外地人员;
2、独自一人出行;
3、语言交流、行为举止异常;
4、随身携带简单行李物品或没有行李;
5、打听俄罗斯情况,有去往俄罗斯意愿。
二、举报偷越国(边)境人员的奖惩办法
(一)奖励方面
凡举报上述特征人员或者有偷越国(边)境线索的,经查证属实,对第一举报人给予500-20000元奖励,并依法保护举报人信息。
(二)惩罚方面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旅店业工作人员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处500元以下罚款。旅店业工作人员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处5日以下拘留。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为明知是偷越国(边)境人员提供金钱、食宿、交通工具等条件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3、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越界捕捞的,处5000元以下罚款;偷越国(边)境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留;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处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无期徒刑。
4、对提供虚假信息,诽谤他人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举报电话:110
中共黑河市委边防委员会办公室
黑河市公安局
2021年11月25日
原标题:《防疫科普丨废弃口罩这样处理才科学》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