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最强视频微单”松下S1H本月19日就要上市了,下一周松下也要举办S1H国内首次亮相活动。
谈到S1H的最强视频,除了增强散热设计实现所有视频模式不限录制时长、640和4000双原生ISO、最高6K视频记录、支持4K DCI格式、UHD 50/60p高帧频、Full HD升格最高180帧、360度翻转液晶屏等高规格外,最惹眼的就是它复杂的记录格式,包括支持10bit量化、4:2:2亮色采样、帧内压缩、高码流记录等。
让我们看一下松下官网S1H的视频记录规格列表。
当我们面对S1H长长长长……的视频记录格式规格表时,却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格式都支持50/60p、10bit量化、4:2:2亮色采样、帧内压缩、高码流,更多的记录格式是24/25/30p、8bit、4:2:0、Long GOP(帧间压缩),码流也不都是400Mbps,伽玛分为log和BT.709,视频容器又包括MOV、 MP4、AVCHD,容器中采用的编码器又分为H.264和H.265,另外部分格式支持HLG高动态范围和BT.2020色域……
另外,S1H支持灵活的CMOS像素读取方式,包括全画幅、6K 3:2、5.9K 16:9、5.4K 3:2、Super35mm窗口、变形镜头4:3等像素读取范围,在像素采样方式上又分为像素点对点(Pixel by Pixel)和超采样下变换等。
面对这些
天书一样的
规格表
我想问
你
疯
掉
了
吗
?
在UGC学院的直播节目中,我经常给大家展示上面这张图片,来解释视频拍摄设备的图像采集、处理、存储格式。熟悉了这张图片,再去看S1H的视频记录格式列表,就清爽多了。
先看量化深度和亮色采样方式。S1H提供8bit和10bit两种量化深度,8bit代表着单个色彩通道从最暗到最亮采用256个码值来表示,10bit则采用1024个码值表示,10bit相对8bit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影调层次变化,在记录天空、皮肤等相对纯净区域时不易出现“台阶”现象,即影调断裂。如果需要后期深度调色,10bit是必须的,实际上目前电影项目中已经开始大量采用12bit量化深度。
4:2:2和4:2:0均为YUV亮色采样方式,其中第一个4指的是亮度,后面两个数字指色度,4:2:2和4:2:0均对色度信号进行压缩,其中4:2:2适合后期调色,4:2:0由于丢失了大量色彩信息只能做浅度调色。
要做深度调色,除了至少10bit 4:2:2外,还要在压缩编码时采用较高的码流(低压缩比),最好采用帧内压缩方式。S1H的规格表中,帧内压缩标记为All-Intra,帧间压缩标记为Long-GOP。
同样码流下,H.265压缩效率更高,所以相对于H.264画质也更高。一般而言,H.265在一半的码流上可以达到H.264的画质。
全画幅拍摄记录C4K/4K,H.264编码,MOV容器封装
全画幅方式下,实现C4K(即DCI 4K)和UHD 4K拍摄记录,此时,CMOS处于全画幅超采样、下变换为4K分辨率方式,辅以400Mbps的高码流、10bit量化和4:2:2亮色采样、All-Intra帧内压缩,可以获得该机最高的4K画质。H.264编码,后期编辑时对计算机压力相对更小,只要硬盘速度够快,主流计算机都能够实时剪辑调色该记录格式。
上图中,采用150和100Mbps码流记录时,我们看到采用了帧间压缩(LongGOP),甚至8bit、420。如果追求记录画质和后期深度调色,不建议采用。
6K/5.9K/5.4K,H.265编码,MOV容器封装,LongGOP
这三种分辨率,均采用点对点像素读取的方式(Pixel by Pixel),也就是在CMOS上读取的像素数量和记录存储的像素数量相同。
比如6K 3:2模式,实际上读取和记录的像素数量都是5952x3968,这种分辨率只支持24p帧速率。为什么不支持25p、30p甚至48p等更高分辨率呢?这和CMOS设计、DSP数字图像处理电路等能力以及功耗、散热系统等都有关系。每秒钟处理和记录24帧5952x3968像素的图像,是S1H在采用增强主动散热系统基础的视频能力上限。
从S1H最高提供6K 24p拍摄记录能力这一点来看,我们感受到到了松下的努力和诚意。相反,索佳尼虽然都提供4K微单产品,但并没有打算将微单的视频性能挖掘到极致。
我们再关注一下这张图表的细节。为了能够支持16:9画幅下24/25/30这些帧速率,我们可以选择5.9K分辨率。如果需要在3:2画幅时支持25/30p,则可以选择5.4K分辨率。
这三种分辨率的视频存储格式,都采用H.265编码、10bit、4:2:0方式记录,码流为200Mbps。采用H.265显然是为了提高编码效率,10bit看上去也够用,但是为什么是4:2:0、帧间压缩(LongGOP)呢?
关于这一点,松下专业部门曾经做过一个对比实验视频,当采用10bit H.265记录时,当码流为200Mpbs时,采用4:2:0、LongGOP,与采用4:2:2、All-Intra相比,肉眼差别极小。这也是很多厂商在讨论的,10bit量化上去了,4:2:2还是4:2:0并不是那么重要。
当然,如果你要追求最高画质和后期调色冗余度,我还是建议采用前述4K 10bit 422 H.264 400Mbps帧内压缩记录格式。
另外,采用6K等高分辨率H.265帧间压缩编码记录的素材,主流计算机很难实现实时剪辑,推荐非编采用代理模式。
点对点像素读取(Pixel by Pixel)
上图这些记录模式,也都采用点对点像素读取的方式(Pixel by Pixel),大致相当于APS或Super35mm画幅。由于像素读取数量比6K模式小,所以实现了最高UHD 50/60p高帧频拍摄记录。
虽然在以上记录模式,松下提供H.265和H.264两种编码,根据不同分辨率和帧频,量化深度、亮色采样、帧内/帧间压缩方式也都不一样。根据前述原则,尽量选择10bit、422、帧内压缩这些组合。比如S1H提供了两种配合4:3变形镜头的记录格式,其中24/25/30p时提供10bit、422、帧内压缩、400Mbps码流选项。
以上记录格式,S1H都可以选择直接支持V-Log/V-Gamut,不像S1和S1R需要付费固件才能支持。采用Log记录可以保留来自CMOS图像更大的宽容度,配合V-Gamut宽色域,以及4K 10bit 422 H.264 400Mbps帧内压缩记录格式,可以获得S1H的最高画质。
另外,S1H在UHD 4K 50/60p拍摄时,可采用H2.65 10bit 4:2:2 LongGOP可以搭配HLG高动态范围和BT.2020色域。这种模式下,可满足4K电视频道对帧频、HDR和色域的要求。
以上解析了S1H最重要的记录模式。此外,S1H还提供了丰富的记录模式,包括高清升格等,大家选择这些格式时请参考以上提及的量化深度、亮色采样、帧内/帧间压缩等标准即可。
另外,松下和Atomos已经宣布S1H将通过HDMI接口支持ProRes RAW输出,通过Atomos外置录机记录更高质量的RAW格式,这进一步提升了S1H的制作能力。
虽然索尼曾推出A7S、A7SII这种视频向的全画幅微单,虽然之前尼康也宣布其Z系列微单提供ProRes RAW输出,但综合比较,S1H在目前的微单相机中无疑具备最强的视频性能。与其说这是一款微单相机,或者说它是微单偏科生,不如说S1H是一款最高支持6K视频录制的入门级电影摄影机。
{{praiseCount}}
分享
修改
删除